孩子“什么都要自己来”为哪般

2024-04-10 09:25 阅读量:26

给他穿袜子的时候,他会拨开你的手非要自己穿;你在包饺子的时候,他也要块儿面;刷牙的时候非要自己挤牙膏,结果搞得一片狼藉……很多家长会发现,从一岁半、两岁开始,孩子变得爱“捣乱”起来。

到了两岁半的小铃铛最爱的洗澡时间了。让妈妈苦恼的是,小铃铛非要自己洗。这不,妈妈刚拿起沐浴露,他就大声喊:“给我,给我,我自己来。”结果他拧开沐浴露的盖子,使劲儿地往外倒。他那小胳膊、小手可控制不好力道,结果淌出来一大堆沐浴露。眼看妈妈就要被他给气哭了,他却笑嘻嘻地浑身胡乱抹,一边抹还一边笑嘻嘻地说“滑溜溜”。

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

1岁半以后孩子的行动能力会大大增强,两岁左右更是能跑会跳,一些孩子还开始玩滑板车,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初步的估计,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把皮球扔出去“很远”,可以从小台阶上跳下来。每当这些时候他们就会自信爆棚,觉得“我真厉害”,所以想尝试更多事情。

寻找机会证明自己

伴随着身体活动能力的增强,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萌芽。但孩子们的生活却大多都被成人安排好,在孩子看来这种安排却是“束缚”。所以他们会寻找一切机会想要证明自己,希望得到成人肯定和认可,也希望在“自己来”的过程中寻求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。

家长的应对小窍门儿

1.给孩子自主空间

“什么都要自己来”的本质是孩子在为自己的成长争取空间。所以家长不妨试试权力下放:选择几件孩子能够完成的事儿,明确任务后让他自主决定、控制、完成。比如根据孩子的能力规定他可以自己盛饭、自己决定讲哪个故事、去哪里玩。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尝试家中的部分事情由孩子来做主或完成,增加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参与感和控制感,例如给孩子食谱,由孩子来选择每天的主食、蔬菜,负责给洗衣机加洗衣液,负责在固定时间给家中的金鱼和乌龟喂食。

2.在玩偶世界里当哥哥姐姐

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自己来,而孩子又有这样的心理需求,想要像大人一样做事情。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玩娃娃和动物的游戏,让孩子当哥哥和姐姐、工人叔叔和警察阿姨,让他在游戏的世界里当停车场的管理员指挥小汽车停车,引导小动物过红绿灯,假装做饭、烤面包或者是给娃娃洗澡。这样既顺应孩子游戏的天性,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想要“做大事”的心理需求。

3.给孩子起个霸气的称谓

孩子需要得到成人的认可。家长可以选择孩子能够胜任的一种活动,给孩子起个小昵称,让孩子感受到肯定和尊重。比如如果孩子能够用小的羽毛球拍打球了,不妨给他起个“球王”称谓,让他负责“组织”“安排”家庭体育活动。如果孩子能够摆碗筷,不妨叫他“服务员”,让他负责完成就餐摆碗筷的任务。让孩子明确自己的“职责”和能力范围,意识到一些事情是自己的“工作”,而其他事情则需要由别人来完成。

地址:济南市天桥区官扎营新街196号
电话:0531-85953381
邮箱:
备案:鲁ICP备18017379号-1
扫描二维码
关注我校园